中马信创“开物工坊”项目建设报告

发表于: 2025-10-21 点击:

一、项目建设的背景

“开物工坊”是黑龙江省 “职教出海” 的品牌和平台,是为服务 “一带一路” 倡议和打造向北开放高地,促进中外职业教育与培训交流合作,打造龙江 “职教出海” 品牌的具体项目和平台。其政策背景如下:。

   1、国家 “一带一路” 倡议推动:“一带一路” 倡议旨在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黑龙江作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具有独特区位优势。在此背景下,“开物工坊”积极响应倡议,通过开展 “中文 + 职业技能” 培训等方式,为沿线国家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国际产能合作。

   2、职业教育国际化政策导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强调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 “教随产出,随企出海”的国际化育人模式。黑龙江“开物工坊”以此为指导,推动职业院校与出海企业深度合作,积极培养出海企业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将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与技术推向国际。

   3、黑龙江省地方政策支持:黑龙江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联合下发的《关于推动职业院校在海外开展 “开物工坊” 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整省推进 “职教出海”,打造龙江 “职教出海” 品牌。省教育厅据此组织专家组对职业学校申报的“开物工坊”项目进行遴选,确定立项建设与培育建设项目。我院的中马信创“开物工坊”项目被确定为第二批培育建设项目。

二、项目建设的目标

建设开物工坊的目的主要是响应国家战略,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服务海外中资企业,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等,具体目标如下:

1、服务“一带一路” 倡议:开物工坊主动对接国家 “一带一路” 战略,为沿线国家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国际产能合作,是落实国家战略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具体举措。

2、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开物工坊致力于推动职业教育 “教随产出,随企出海”国际化育人模式走深走实,输出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与技术,提升伊春职业学院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探索职业教育海外办学新模式。

3、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针对当地产业需求和企业发展需要,开物工坊与海外院校、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当地及周边地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4、服务海外中资企业:通过开展职业教育访学研修、“中文 + 职业技能” 培训等项目,开物工坊为海外中资企业培养本土化人才,满足企业在当地的人才需求,助力企业更好地在海外发展。

5、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开物工坊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通过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增进中外文化相互了解。

6、提升院校自身发展水平:对于伊春职业学院而言,开物工坊为其提供了与国际接轨、深化产教融合的平台,有助于院校引入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资源,加强师资交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项目建设的模式

我们采用的“校-企-校”的合作模式。伊春职业学院、北京源晨动力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马来西亚双威大学共建中马信创 “开物工坊”。双方在信息技术教育领域各展所长,整合课程体系、教学课件等资源,搭建在线共享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跨国流通。同时,建立常态化师资交流机制,选派教师互访进修、联合开展课程开发与科研项目,让前沿教学理念与技术在交流中碰撞出创新火花 。

四、项目建设的路径

以国家 “一带一路” 倡议为战略指引,依托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国际化政策支持,通过 “校-企-校” 协同模式,聚焦信创技术标准输出与本土化人才培养,形成 “标准共建 — 资源共享 — 技术共研 — 人才共育”的全链条发展框架。以下是具体实施路径的详细解析:

(一)、政策协同与合作机制构建

借鉴信创与其他院校海外合作经验。中马信创 “开物工坊” 采用 “双主体驱动” 模式:

1、高校主导:伊春职业学院与马来西亚双威大学签署院校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在专业共建、师资交流、学生培养、科研合作、文化交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权责。

2、企业赋能:引入中国信创领域企业(中软信息、吾职科技)参与技术标准制定与实训基地建设,同步对接马来西亚本地中资企业(北京源晨动力),确保技术输出与市场需求匹配。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开发

与出海企业共同探讨。对接岗位需求,明确岗位能力,拆解岗位知识,形成岗位课程体系。例如:

岗位:服务器运维工程师

能力:精通服务器硬件架构与操作系统(Linux/Windows),具备快速故障定位能力,熟悉 Shell/PowerShell 脚本自动化维护。

知识(课程):服务器硬件基础、服务器操作系统(linux)。

我们将对接出海企业多种工作岗位,确定其岗位能力,拆解形成6-8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并搭建在线教育共享平台,整合课程教材、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跨国流通。这也是“职教出海”中“数字化赋能与资源共享”的要求。合作双方院校负责本校学生的人才培养工作。

(三)、国际化师资队伍打造

1、双向培训机制

中方教师赴马来西亚参与服务器运维、数据存储、网络运维服务等项目实践,掌握本地化技术应用场景;

马方教师来华参加信创技术如麒麟系统、达梦数据库、软件适配与迁移等课程的学习研修班。

2、双导师制

聘请北京源晨动力、中软信息、吾职科技等公司的软件工程师担任企业导师,与两校教师共同开发项目化教学案例。

(四)、虚实融合实训平台搭建

1、本地实体工坊建设

将建设信创运维适配开发一体化工坊和中马信创实验实训工坊两个实体工坊,用于伊春职业学院学生的信创能力培养。

2、虚拟仿真实训

利用VMware虚拟机、eNSP网络模拟器等多个虚拟仿真软件完成学生对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存储、数据通信设备安装与调试等训练工作。

3、国外合作基地

与马来西亚双威大学共建,驻马中资企业北京源晨动力深度参与的联合实验室。开展服务器、网络设备与AI技术融合研发,同步为双威大学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岗位。

(五)、项目推进与可持续发展

1、分阶段实施路径

第一阶段(技术对接):签署合作协议并启动校际之间的合作交流。

第二阶段(资源开发):开发 6-8 门信创核心课程,建成在线教育共享平台,同步开展学生短期培训。

第三阶段(实体落地):在马来西亚建成实体工坊,引入中国驻马企业入驻,实现技术输出与本地化服务运营。

2、多元化资金保障

政府专项支持:申请黑龙江省 “开物工坊” 专项资金,用于设备采购与课程资源开发。

学校投入:学校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师资队伍的培训与交流。

企业投资:吸引中软、吾职科技等企业参与共建,通过捐资、捐赠等方式获取资金。

外方投入资金:外方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本学师生的交流与培训。

五、项目建设的考核与评价

“开物工坊”建设没有固定的标准和要求,合作双方根据自身特点与办学实际进行合作。但项目建设的基本要求和观测点还是有依据的。黑龙江省教育厅于今年出台了“开物工坊”运营项目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27项。具体内容如下:

1、定位宗旨(10分):含二级指标2项,项目定位、项目宗旨。

2、办学基础(10分):含二级指标5项,依法合规、办学安全、适应需要、对象资质、合作能力。

3、场地建设(15分):含二级指标3项,项场地面积、配套设施、空间布置。

4、师资队伍(15分):含二级指标3项,外方团队、中方团队、师资培训。

5、教学资源(20分):含二级指标4项,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材资源、实训装备。

6、校企合作(10分):含二级指标2项,行企适配、校企共建。

7、保障体系(10分):含二级指标5项,协议约定、资金来源、管理制度、配套支持、风险防范。

8、办学成效(10分):含二级指标3项,项目效益、社会影响、持续发展。

下图为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数据表:

 

 

学院以“教随产出、产教同行”为目标。经过三年的建设,形成 “技术标准输出 — 人才本土化培养 — 产业协同发展”的人才培养闭环。扩大伊春职业学院的国际影响力,力争成为龙江职教出海的标杆项目,助力中国信创产业在东盟市场的深度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