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转作风、树新风,精准掌握学院教学科研一线实情,持续深化党员与师生群众的血肉联系,结合新时代师范教育发展与学院工作实际,特修订本党员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制度。
一、联系目标
(一)政治引领更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精准直达师生群众,引导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服务师生更精准:聚焦师生在学业发展、教学科研、就业创业、生活保障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提升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 作用发挥更充分:激活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员在教育教学改革、师范生培养、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等中心工作中带头担当,凝聚学院发展合力。
二、联系机制
(一)分层包联机制
1.学院班子成员“领联”:学院党政班子成员每人至少联系1个教研室、2-3名青年教师及1个学生班级,每学期开展专题调研不少于2次,列席联系教研室教研活动不少于3次,与联系师生面对面座谈不少于4次。
2.党支部“联片”:党支部按专业或年级划分联系片区,组织党员对接片区内师生,每月开展1次“支部接待日”,每季度开展1次“师生需求摸排”,建立需求台账并动态更新。
3.党员个人“结对”:每位党员至少与1-2名困难学生、退休教师或有需求的同事结对,通过“一对一”谈心谈话、学业辅导、生活帮扶等方式,每两周至少联系1次,及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数字化联系渠道
搭建“党员-师生”线上沟通平台(如微信群、线上意见箱),党员定期在线答疑,学院每月汇总线上意见建议,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时限,整改情况在线公示,接受师生监督。
运用学院官网、公众号开设“党员联系群众”专栏,宣传联系动态、典型案例及问题整改成效,拓宽师生参与和反馈渠道。
三、联系内容
(一)政策宣讲与思想引导:结合师范专业特点,用“案例式”“互动式”语言宣讲党的教育方针、师范教育政策,及时回应师生对职称评定、评奖评优、培养方案等政策的疑问。
(二)教学科研服务:党员教师主动倾听学生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意见,帮助青年教师解决科研项目申报、教学能力提升等难题,共同推动师范专业建设。
(三) 民生实事办理:重点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心理健康疏导、就业信息对接,以及退休教师就医、生活服务等需求,推动问题闭环解决。
(四) 意见征集与反馈:围绕学院发展规划、重大决策(如专业调整、规章制度修订),广泛征集师生意见,形成建议报告提交学院党政班子,作为决策参考。
四、保障与考核
(一)建立“双台账”:党员个人建立“联系日志台账”,记录联系时间、内容及问题;学院建立“问题整改台账”,跟踪问题解决进度,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二) 纳入考核评价:将党员联系群众工作成效作为民主评议党员、评优评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联系群众紧密、成效显著的党员予以表扬;对敷衍塞责、群众反映差的党员进行约谈提醒。
中共伊春职业学院师范学院支部委员会